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

2014年8月19日 星期二

[電影]人類對於未知的恐懼:全面進化 (Transcendence)

前言:




  雖然我不是強尼.戴普的死忠粉絲,但是看到他演出這種高科技科幻片真的覺得蠻新奇。不過對於《全面進化》這個譯名我倒是不太喜歡,台灣的翻譯總是這樣,某個時期總是會有個差不多的譯名 (諸如XX總動員),然後就會有一堆類似名稱的電影讓人搞不清楚,反而大陸翻作《超驗駭客》我感覺這個名稱還比較讓人摸得著頭緒。




劇情簡介:




  威爾與艾芙琳是一對的科學家夫婦,特別威爾更是頂尖的A.I.科學家,兩人更共同發明了一台世上最強大的人工智慧:PIN。然而,在某次受邀演講的場合,威爾遭到反科技組織R.I.F.T.的刺殺,同時各地亦有其他頂尖科學家遭到該組織謀害。威爾被塗有毒物的子彈射傷,雖並無立即致命、但毒物使得他來日無多,只能拖著虛弱的身子過完人生最後的日子。  然而,某一天,艾芙琳突發奇想,打算將威爾的記憶灌輸到PIN的零件裡,在兩人的好友麥克斯的幫助下,在威爾斷氣前終於完成作業,但在啟動電腦後兩人卻認為失敗了,直到他們失望地要將資料洗清時,才發現這項創舉竟然成功了,威爾以電腦人的身分復活,只是,誰也想不到這會是一場大風暴的開端......




一、冬寂 (Wintermute)




  當看到威爾從電腦螢幕中冒出面孔,我差點興奮地大喊出這個名字。冬寂 (Wintermute)是誰?它可說是科幻界中數一數二著名的A.I.電腦,是出自電馭叛客類型科幻的濫觴《Neuromancer》這部小說。在《Neuromancer》的故事中,冬寂不但研發出超越同時代十年以上的醫療科技,而且還能隨時隨地透過任何一個影像儀器與主角對話,甚至派了個被它洗腦操控的軍人來幫助他,說到這,已看過《全面進化》的觀眾是不是會覺得似曾相似呢?




  但是威爾和冬寂不同的是,前者是人腦混合電腦、後者則是完全的A.I.電腦, 而劇中角色一直害怕與爭辯著的,便是這個存在著威爾記憶的電腦,究竟真的是屬於威爾的意志?或者只是原本的人工智慧擁有著威爾的記憶資料而已呢?就像劇中由摩根.費里曼飾演的威爾好友約瑟夫問過PIN與威爾同樣的問題:「你如何證明自己有自我意識?」,然而這個問題的解答連提問者自身也無法答出,如何證明我們的靈魂所在?如何知道我們是本著自我意識在生存著的?




  但威爾與冬寂同樣的是,兩者都企圖擴張自己的觸手所及、企圖強化自身能力,而在一般人類的眼裡,不免產生恐懼與憤怒,對於自己創造出的產物想要反過來掌控自身、並掌控人類,且不知它是帶著善意或者暗懷鬼胎 (實際上人類通常都會認為這類情節A.I.電腦總是邪惡的),在彼此不理解的情況下,無論是誤會、或者針鋒相對,都走上了一條充斥破壞與憎恨的道路......




二、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?




    科技日新月異,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越來越方便迅速,從電報、電話慢慢演變成網路即時傳訊、視訊,人越來越容易尋找到彼此,但相反來說,卻也越來越難享受獨處的時光。而且,在人類不斷強化彼此連結力的情況下,我們彼此真的有更為親近嗎?還是更為疏遠了呢?隔著電話、網路,我們真的能辨清彼此的思想嗎?科技的發展到底是對人類有益或有害?




  反科技組織R.I.F.T.便是有了這樣對科技的厭惡,因此才主張反對科技過度發展,但是手段卻也過了頭,不只派人刺殺頂尖科學家,還暗中臥底到研究所中,甚至在食物下毒直接將整個研究所的職員都毒害。若是要追求人原本的對談與溝通,使用這樣的方式是否過於偏激?如果一項理念是正確的,那麼用更和平的手法宣揚、反對,必定會多人支持,而非這樣自以為是地替所有人代表正義主持公道。




  雖然科技的日新月異的確使得人心漸遠,但是,這到底是肇因於科技產物還是人類自身的使用觀念?出門吃飯總要拍照、打卡、滑手機,究竟是手機網路的意願還是人類本身呢?的確,越是便捷、獨立的日常生活越難以使人透過日常生活的互助表達情感,但是全然怪罪於這些冰冰的金屬絕對不是辦法......




三、人工智慧?科學怪人?




  一直以來這個問題都存在著,之前的文章也討論過幾次,科技產生的生命體究竟是福是禍?除了挑戰宗教與道德的極限外,這些生命所思考、衡量著的利益,究竟是自身還是創造者人類?科學怪人情節一直以來都存在於許多科幻作品當中,舉凡艾西莫夫、菲利普.迪克等科幻小說大師或者東方的《攻殼機動隊》系列都有類似的討論。




  誰也說不準人工智慧們在想些什麼,雖說艾西莫夫的小說中有著一個機器人心理學家的角色,以機器人的邏輯來推斷其異常行為,但就連人類彼此都無法完全猜透對方的內心,更何況面無表情的機械們。其實恐懼最根本的問題,是來自於不理解,人對於所有未知的事物都懷抱著崇敬與畏懼的心理,鬼神、死亡、宇宙,然而當未知失去了正向面、只剩下負面可能性,情緒也會只剩下害怕與恐懼......




  人類該怎麼面對這個可能即將到來的問題?其實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人類如何創造及面對這項產物,用著什麼樣的心態去製造與使用人工智慧。但最危險的,還是人類若在知識不完全的情況下、操弄著自己無法掌控的事物。科技的突破固然是件振奮人心的事,但人類目前仍對靈魂、意識等抽象的概念並不完全了解,如果只為了好奇心而對於後果沒有思考過就貿然行事,結果可能不堪設想......




四、未來的方向




  雖然這些景象現在還看不到,但是不少描寫近未來的科幻作品,都有人類與機械結合的設定,這樣的「人機界線」模糊不清的日子很可能就快到來,可能不出半個世紀,目前也已有人造的替代器官或者機械義肢的發展,關於全身機械化或者意識電子化的可能性,也是越來越高。




  之前在《攻殼機動隊》的文章也討論過類似問題,不過是比較著重於肉體上的「人機界線」,而本作較不同的地方是在於精神意識導入機械後是否能保有人性。事實上,我認為這些問題的本質,其實只在於人類如何界定生命與否,血肉之軀、機械與肉體的混合或者精神或肉體的純粹機械化、虛擬化,這三種型態都算是生命的形式嗎?還是只有原本純粹自然所創造的肉體才是生物的本質呢?




  對於喜愛科幻的我來說,「人機界線」的消融是未來勢必會發生的,但是基於人類想要創造能無限壓榨的勞力來源,機器人若有了自我意識或者必須受到平等的待遇便會是件糟糕的事。但是,我仍然認為,無論是上述哪種型態、或純粹的人造產物,都會是生命的一種模樣,既然人類無法判定意識是怎樣的結構,便沒有權力去否定他人 (或者說它物) 的存在。不過話說回來,即使仍未走到電影小說中所描述的近未來,早就已經有一堆不把人當人看、藐視他人權益而瘋狂壓榨的企業主了,不是嗎?




後記:




  近年來的科幻片大多包含動作場面,畢竟少了動作戲、只剩下文謅謅的對話場面是缺乏商業性的,本作相較近年來賣座的科幻片來說算是武戲較少的一部,不過相對的討論層面就會高許多。
  看完這部電影後稍微瀏覽了一下網路上的影評,其實負面評價算是較多,主要都是認為故事想表達的理念太過繁雜,但我認為從頭到尾都可以用「人機界線」來解釋,換作劇情中的說法就是「威爾到底是不是人類?」。不過高興的是,IMDB上也有網友為這部作品抱不平,雖非經典之作,但去蕪存菁後仍屬佳作。




個人喜好程度:8.5/10




2 則留言: